喀麦隆在赤道附近罕见降雪!人类正处于大冰期,全球变暖错误?

或许你已经察觉到,2021年的气候很不寻常,不仅在国内很不寻常,比如河南郑州和湖北随州遭遇的极端强降雨,都快变成威尼斯了,放眼全球范围,更不正常,德国降雨破纪录,赤道国家下冰雹,靠近北极圈的加拿大最高气温都冲到49.5℃。

很多人在惊叹极端气候的同时,也被很多博眼球的文章弄得晕头转向,

不是全球变暖了吗,怎么赤道还下雪了?

地球不是还在冰河时期吗,怎么还在全球变暖?

既然冰河时期和全球变暖同步进行,那未来究竟是冷还是热?

那些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的态度,能成吗?

那本期我们就来仔细说说。

首先,极端气候,这个并不罕见,你要是从气候统计数据来看,这每年还不得来上几次,而为了给这些极端气候的极端性评级,科学家引入了一个叫变率的概念,它是用来形容天气或者气候可能的波动或震荡的范围,通常可以用标准差来描述。

了解了它,我们就可以更为理性的判断那些耸人听闻的网络信息。

我们这里用降水来举例说明,比如每年6、7月份的梅雨季节,降雨时间长,但持续期间,每天的降雨量波动不大,这就说明这个地方降水的变率小,最典型的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当然,往大了说,梅雨季节,这个是东亚地区的特有气候。

所以很显然的,像河南郑州和湖北随州的极端暴雨,就属于降水变率极大的情况。

除此之外,越极端的气候,往往对应发生一次的频率就越低,比如今年美国和加拿大的高温气候,就被称为千年一遇。

这是因为气象学家参考了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得出这次的热浪规模,落在4.4个标准差以外,这就表示其发生的概率为万分之一。

这个概率的倒数,在气候学上的学名叫重现期,这也就是某某极端气候N年一遇的由来。

给一个总结就是,通常而言,强度越剧烈的极端事件,其发生的概率就越低,重现期也就越长,而极端事件的发生,与变率有密切的关系,变率越大,通常就意味着极端事件的强度越大。

回到河南的强降水,这次河南降水的强度,已经达到了一天下完一年的雨的强度。

这可能对很多人都难以置信,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数据事实,并且,这种情况还会越来越频繁。

比如统计数据就测得,郑州局地3小时最大降雨量是333mm,这个已经超过了其年平均降雨量的一半,这还没完,在郑州市的二七区侯寨,这个地方的气象站,检测到的日降雨量有692.2mm,经常看天气预报的人,可能一下子就能反应过来,692mm,这可是形容一个地区的年降雨量,这一天就全下完了,要不要这么极端啊。

无论是3小时下完半年的雨还是一天下完一年的雨,本质上反应的都是我们上面讲到的降水变率的强度,那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它呢?

很明显,同样是692mm的年降水量,如果是365天平均降雨,那这块土地就是适宜人类,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欣欣向荣的土地,但反过来一天下完,那就是生命的禁区。

你看印度它很多地方也都是年降雨量比中国很多肥沃土地的都多,但粮食产量还是那么少,虽然这其中也有种植技术和管理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降雨太集中也是原因之一。

但这个趋势并不是只在河南郑州出现,而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涌现。

这个观点是由美国科学家利用气候变化模型时提出的,他们提出如果人类在未来,一直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加以管制,那么在本世纪末,也就是2085年——2100年,全球的降水,将会有一半集中在6天之内下完,其实这讲的就是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这并不是一孤证,在另一项针对欧洲暴雨的研究中就发现,全球变暖,它会减慢对流系统的移动速度,从而导致暴风雨在一个地区停留的时间过长,结果就是造成局部的降水和洪涝灾害,你看,最典型的就是德国洪涝的例子。

很多人对于全球变暖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变暖,其实这个结论是科学界对比了近200年来全球温度变化的统计数据才能得出的,普通人是绝不可能跨越2个世纪去感受那1度多的温升。

全球气候变得更加极端,这才是人们能感受到的全球变暖,比如要下雨就在短时间内都下完,不然就是很长时间滴水不下,干的地都裂开,要么就极端的热,要么就极端的冷。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这个极端的热好理解,那极端寒冷是为什么?这个要结合大气环流和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来说。

这两者是形成降水的主要原因,而水又是地球上比热最高的物质,换句话说,它能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平衡一个地区的温度,这就是为什么沿海地区,冬天冷不到哪去,夏天也没有内地热的原因。

所以,一旦降水出了问题,一旦这个气候的定海神针出了问题,极端气候就会出现。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首先会有更多的水蒸气产生,它们进入大气循环,拉高了大气承载水蒸气的上限,上限增加了,降水的变率,这个我们上面提到过,就会增加;与此同时,更多的水蒸气在凝结的时候,会释放更多的潜热,这些能量又会反过来加上空气的对流,就在这样的正反馈下,天气活动的剧烈程度进一步增加。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大气中的水含量增加,其实也没什么,那就是全球都较为均匀地降更多的水,但麻烦就麻烦在,全球气温一旦上升,就会反过来抑制大气环流的剧烈程度。

降雨的量更大了,但雷暴却更难移动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德国、内地的洪涝灾害。

说的更形象一点的话,我们把大气当作游戏中的角色,降雨是它的技能,那么在全球变暖这个BUFF的加持下,不仅角色的技能伤害提升了,还附带了减速效果。

但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意识到,全球变暖是让全球气候变得更加极端,作用到到降雨就是变成洪涝灾害;作用到干旱就是极端高温;作用到冷空气就是极端寒冷。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站在一个更全面,更稳固的立场上,看待赤道地区的冰雹和加拿大的高温。

先说赤道的冰雹,很多文章都把它说成是下雪,但这冰雹和雪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一提到下雪,大家下意识就觉得是这个地方很冷,冷得不行才能把水蒸气冻着,才能下雪,但你要是仔细看看当时的情况。

首先是,这些落在地上的,基本都是像雪花一样的冰颗粒,不透明,大多呈球形和锥形,这个在学名上叫霰xiàn,这种是属于高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极速冷凝之后形成的。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使是喀麦隆这个非洲国家,当地地表温度有27度,只要这个冷空气足够强,也能让这里下冰雹。

但这个很值得惊讶吗?我看未必,因为或许在平时,就会有那种弱弱的冷空气,就把我们头顶上的水蒸气凝华了,但因为不够冷,在落到地面之前就又融化,重回大气环流,这种情况实际上每天都在发生。

而之所以这样的冰雹能够在赤道落下来,被我们发现,被人大肆炒作,正是因为全球变暖让极端气候出现的更频繁,形成了大规模的冷气团,这才是我们应该重视和正视的。

其实加拿大的高温也是这个道理,世界气象组织(WMO)给出了一个名为热穹顶(heat dome)的解释。

简单来讲,热穹顶形成的时候,首先会在城市顶部形成一个高压区,这里的空气下沉,从而拉动周围的空气上升,这就形成了一个穹顶,大家可以把它形象的理解成扣在一个地区不动的大锅盖子。

因为大气对流形成之后,这个大锅盖子就很难移动,所以,外界的冷空气就不容易闯进来,而如果再加上,当地几天的天气都很炎热,就会更加加剧这个大锅盖子的温度,温度就更高。

你看,这又是一个极端气候的典型案例。

好了,现在了解了全球变暖,那地球仍处于冰河时期,这又怎么理解呢?

实际上这两者不冲突,科学界估计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有超过85%的时期是温室时期,当时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2℃,南北极的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洋平均高度比现在高66米。

所以,你看现在的地球,两极不都被冰盖覆盖吗,这就是地球处于冰河时期间冰期的特征,多提一句,那种全球都被冻成冰,连上海这种地方都被都在几十米厚的冰层下面的,这个是冰河时期中的冰期。

咱们就处在第四纪大冰期中的间冰期,下一个大冰期,科学家估计是在9万年之后到来。

而自从19世纪起,人类开始燃烧化石能源,全球的平均温度已经比人类工业化之前高出1.1摄氏度,不过短短200年左右。

一个是近十万年的降温,一个是200年的升温,所以,在我们有生之年,在我们的子子孙孙的有生之年,都等不到冰河时期给地球降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地球不断升温。

所以,那些在网上说不用担心,地球现在还处于冰河时期的这些调调,都是自欺欺人的表现。

虽然说全球科学界都在关注全球变暖,也在呼吁各国降低碳排放,但几乎所有人的重点都不在温度变化的高低,而是温度升高的速率。

因为说到底,人类不能脱离大自然生存,我们和大自然中的动植物,都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有科技,能够抵御住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但那些动物和终身都扎根一处的植物呢?

2021年8月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的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

里面就明确指出由人类活动,指的主要是碳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正在反作用于极端天气和气候,将其推向更加极端的状态,持续的全球变换将进一步加强全球水循环,包括之前讲道的变率、全球季风降水和干湿事件的剧烈程度。

整个气候变化的规模,和目前气候系统的状态,往前看,是过去几个世纪甚至是几十个世纪前所未有的,并且在未来的相同时间段内,也都是不可逆的。

《流浪地球》的开头有这样一段台词: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只是一场山火,一次干旱,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知道这场灾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才是科学界呼吁大家重视碳排放的原因,毕竟我们的科技还并没有发展到能凌驾大自然和所有其他生物之上。

网络讯息

ppt如何打包(怎么打包ppt文件发给对方)

2022-12-16 20:29:19

网络讯息

为什么伦敦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八年?

2022-12-16 20:30:2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