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印象,了解当地人生活、历史与文化与旅行季节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城市,是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长江与汉江穿城而过,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武汉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枢纽。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国家地理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又称“江城”的由来即源于此。

武汉也是一座著名的山水园林之城,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风景优美的东湖景区,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天下第一楼黄鹤楼、国内最大的城中湖东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伏虎山辛亥英烈墓葬群、武汉长江大桥、老街江汉路、风景名校武汉大学等。

武汉印象,了解当地人生活、历史与文化与旅行季节

当地人生活

作为四大火炉之一,武汉的出租车司机普遍脾气“火爆”,也可由此感受武汉人性格中的“火辣辣”。

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有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那就是群体性格,素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说,在很多不明所以的人群当中,被讹传为针砭之意。几乎在任何一个省份,都有一些类似的戏谑之言。九头鸟是先秦时期荆楚先民供奉的神鸟,是长有九个头的凤凰。楚人崇凤,在荆楚古典文化中经常出现凤的形象,九是数量,有王者至尊的含义,可见九头鸟的原意是褒扬之意。荆楚大地出现过高山仰止的先民文化,保持着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有雄踞国土正中的主流文化,也有谜诡如边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若从戏谑之言追根溯源,怕是要对“九头鸟”另眼相看了。

历史

武汉境内的考古发现,目前最早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在东湖和水果湖双桥附近,有一座李白放鹰台,这里是一处距今约6000余年的新石器人类活动遗址,出土有石斧、石锛、鱼叉及含有稻壳的红烧土。人们多把这里当成是踏青游湖的场所,很少有人知道放鹰台雕塑下面有宝藏。市郊黄陂区发现有距今3500年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国内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商代古城。

武汉自先秦便为楚国重镇,荆州—武汉沿江段为楚国军事、经济中心,其历史沿革源远流长,武汉三镇均是一部厚厚的史书。武昌旧称江夏、夏口、鄂州;汉阳地处长江、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山南水北为阳,故称汉阳。武汉的城市建制起源于汉朝,东汉末年,据守荆州的刘表遣黄祖为江夏太守,设郡城于汉阳龟山,名为“却月城”。三国鼎立,江夏为孙吴所据,在取回被刘备“借”去的荆州城后,孙吴取得了长江中游的统治权,遂将军事中心迁往江夏,在长江流域与刘军成对峙之势。孙权登上江北龟山,感叹江山“因武而昌”,遂将对面的江夏城更名为武昌,并于公元223年在武昌蛇山山头上建起一座军事望塔,这便是日后著名的黄鹤楼的原型。另有说法是今天湖北境内的鄂州市原名武昌,与今天的武昌城进行了地名对调,从苏东坡《前赤壁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岳飞北伐中原,在鄂州屯兵多年,死后封谥“宋岳鄂王”,以及鄂州梁子湖原产“武昌鱼”等典故来看,该说法也是可信的。

汉阳筑城时期与武昌城同步,汉阳旧称汉津,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更名为汉阳,沿用至今。隋唐时,汉阳手工业兴起,江城之名也始于此。商业贸易在宋元明各朝得到很好的发展,汉阳成为盛极的商业码头。相比武昌、汉阳两镇,汉口的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历史,汉口旧称亦为江夏,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17年),汉水改道由龟山北麓汇入长江,汉水口的江夏大致经由南北商贩约定俗成的叫法始有“汉口”之名。汉口紧邻江汉二水,商贸运输迅速得到发展,至明末已经相当繁盛。如今著名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正是源于这一时期的汉正街货物集散中转市场。

武汉最重要的历史时期是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建国初期,半个世纪以来,这座城市发生的故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腐朽的清王朝在与帝国主义列强一番苦战之后,宣告失利,与俄、美、英、诸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1858年6月26日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将汉口立为英国通商口岸。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通商,美国、法国、德国、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瑞士、秘鲁等国先后来汉通商,列强划定租界,大肆进行经济侵略。而今,保存完好的近代建筑群仍昭然展示着那段丧权辱国的历史,客观上讲,汉口的开埠为今天的现代化都市建设进程打下了比较良好的基础。1852年底,太平军与清廷在武昌城恶战,武昌大东门下的长春观一带成为主要战场,次年初太平军攻下武昌城后,沿长江顺流而下,一直打到南京定都。1889年,晚清重臣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政绩斐然。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之后,张之洞成为后期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之一,以武汉为中心,为我国的实业、教育、军事、水利、交通等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武汉成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商业中心。

天朝末路终于到来,中国大地风雨飘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革命党人攻占总督署和第八镇司令部,在阅马场红楼设立湖北军政府,宣告独立。黄兴等革命领导人来汉主持大局,各地亦纷纷响应,脱离清廷统治。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二七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1923年2月4日,中共领导下的京汉铁路总工会全路两万余工人举行大罢工,1200余公里的铁路陷入瘫痪。2月7日,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进行血腥镇压,制造了二七惨案,江汉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施洋被杀害,另有工人52人牺牲,300余人受伤。1926年,叶挺将军率领的北伐军以长春观为战时指挥部,在武汉拿下封建旧军阀。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昌,并收回汉口的英租界。1937年日寇大举侵华,于1938年进犯武汉地区,6月至10月,国民政府组织军队以武汉为中心,在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布防,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史称“武汉会战”。其时,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陷落,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对这座城市的争夺成为事关双方战略的关键战役。在长江流域一系列的战役中,两军伤亡数十万人,我国军民伤亡人数高达50余万。史料记载我军伤亡达25.6万人,日军也付出沉重代价,光是在武汉境内的战斗中就伤亡逾3万人。中国航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中日空战也发生在这一年,“二 · 一八”、“四 · 二九”、“五 · 三一”三次空中对决中,中国空军均以弱胜强,以很小的代价击落日军战机数十架,击沉日军战舰多艘,沉重打击了二战中不可一世的日本空军。10月25日,为保存有生力量,国军主动撤出战斗,武汉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从整个抗战战局来看,武汉会战后形势开始对中方有利,日军被迫拉长战线,其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遭到沉重打击,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洪流。七十多年过去,在武汉陷落的这一天,武汉市上空的防空警报仍会拉响尖利的声音,长江码头汽笛鸣笛,政府组织市民举行防空演习,以纪念那场惨烈的大武汉保卫战。经过三年解放战争,解放军于1949年5月16日进驻汉口,这座城市迎来新纪元。

武汉印象,了解当地人生活、历史与文化与旅行季节

码头文化

可以说,武汉的历史便是码头的历史,大武汉的文化沉积起始于两江码头。长江流经的大城市并不少,唯有武汉被称为江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武汉的中心汇入长江,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使得武汉拥有长江流域最大的码头。武汉的城市发展历程,因水而兴,依水而盛,如清人所述:“武昌居本省东南大江东岸,湖广总督驻焉,地当汉水入江之处,与汉阳、汉口隔江相对,如鼎足。江流至此,广约十里,舟楫称便,往来络绎。省会为全国中枢,五方杂处,风俗繁华,居民凡二十五万……”老武汉的历史都与码头有关,可以想见,在建国后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以前,衔接武汉三镇的两江会何等的喧嚣。在车马不便的年代,码头不仅成为交通运输的枢纽,也成为文化交融、传播的载体。武汉的文化是多元的,人文环境深刻影响了武汉人的思维和这座城市的个性表达。明清以来,武汉便显示出了其移民性与商业性,“瓦屋竹楼千万户,本地人少异乡多”、“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码头一度是武汉的中心,是很多人的谋生场所,码头的不同群体生活状态与武汉社会各个阶层产生了广泛的联系,并滋生出武汉的市民文化。商贾显贵,贩夫走卒,南腔北调,四方五味,使得武汉成为一个以码头为中心的大熔炉。

这种文化的积淀已经超越了码头集散与流通的功能,成为深植于武汉人血脉中的城市特质,这种特质最直接的表现,便是这座城市巨大的包容性。虽身处内陆,武汉不失为一座时尚之城,信息的集散流通同样明显,外来的现代文明元素更易于在武汉得到接受和模仿。相比其他大型城市,武汉的生活硬件较为完备,生活资料的获取相对容易。然而武汉最大的缺点也正在于此,码头体现了接纳的一面,也存在着流失的一面:武汉并没有体现出与拥有的优越条件相配的城市特征,大型外资企业难以进入武汉市场,本土民营企业又似后劲不足,人才得不到良好的安置,每年大量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能留在这个城市的少之又少。老码头的景象渐渐远去,码头文化的生活方式还将继续。

孙中山先生曾将武汉形容为中西部诸省“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晚清时汉口开埠至建国初期,大武汉的发展与上海、香港等地是同步的,国际化都市轮廓初现,大量的舶来文化在此得到传播。民国以后,武汉的经济地位一度呈退居之势,码头留给人们的印象更多的是老武汉的印记。武汉有名称可考的最早码头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修建的汉口天宝巷石级码头,至咸丰末年(约19世纪50年代末),汉口沿江上起口、下至今江汉关有码头60余处,武昌“六门两洲”——保安门、望山门、文昌门、平湖门、汉阳门、武圣门和白沙洲、金沙洲、汉阳东门、南门外有码头多处。汉口开埠后,各国洋行和轮船公司修筑了大量码头。至今仍有大量码头沿用,码头运输仍是武汉地区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两岸江滩上,停泊着一些老旧的驳船,武汉关还有退役的战舰,粗壮的铁链、铁锚与稍显破败的码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废墟之美。行至江边,顿感百年往事洗尽铅华。一个半世纪以前,由于武汉处于长江中枢地理位置,武汉受到的欧风美雨的冲击和刺激使得这里成为没落的清王朝最先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地区之一。武汉的发展并未掩盖这一地区社会矛盾的激化,1861-1898年,英、德、俄、法、日五国相继在汉口设立租界,大兴土木,营造码头、领事馆、宅邸、俱乐部、赌场、商号、洋行、厂房等,享有司法、军队通过,征收赋税等特权,租界成为独立于清政府统治之外的国中之国。至今保存完好的近代建筑群,成为那个年代武汉码头的屈辱印记。1889年,清廷调两广总督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张公督鄂的17年中,大力推行洋务“新政”,修筑粤汉铁路,办新式教育,操练新军,建兵工厂,湖北出现了工商兴旺、教育初步发达的景象。其时,湖广总督署设于今武汉造船厂内,汉阳铁厂与之隔江相望,当时的码头一直延伸到了汉阳江岸。洋务运动的成果卓有成效,但不过是晚清的回光返照,1895年甲午海战之后,清王朝的衰微无以复加,直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发动武昌起义的湖北新军工程营,正是张之洞当年所创立的新军。湖北新军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程度之高,在我国军事史上十分突出。首义发生于武汉,个中缘由令人浮想,这是这座城市的先知先觉。1927年,国民政府、汉口码头工人和市民积极投入到反英斗争,英租界得以收回。20世纪50年代,武汉成功实现了由商业码头向工业基地的转型,成为国内重要的工业中心。1979年,武汉又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汉正街。今天的老码头,是江城人民常到的消闲去处,一些大型的酒吧和宾馆还被设计成船舰造型,颇具武汉码头文化特色。

令人遗憾的是,今日的两江码头并不足以成为观光胜地,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江的水质已与黄河无异,因此在处于长江中下游的武汉,其长江水域也是混浊不堪,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曾经游弋在这一带水域的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等濒危物种更是难觅踪影。尚为清流的汉江由南岸嘴汇入长江,在此形成明显的青黄两道水流,与黄河支流泾渭二水神似。由武昌汉阳门乘轮渡下水,经过大约20分钟的行船,抵达斜对面的武汉关江滩码头,远远便能望见一座高大的洋楼,上面有“中国海关”字样和鲜红的国旗,那里在很多年以前是英国人的钟楼,面对越来越近的近代建筑群,心中激荡的并非“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豪情,更多的是回味这个城市的历史,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立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其曾经屈辱的过去。

武汉印象,了解当地人生活、历史与文化与旅行季节

旅行季节

武汉市中心地处北纬30°,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虽地处华中,武汉的气候并不如其他方面表现得很中庸,倒是比较极端。夏有酷暑、冬有严寒是长江中下游的普遍气候特点。

长江流域有四大火炉:南京、南昌、武汉和重庆。火炉城的成因很复杂,主要是由所处的纬度和相似的空气湿度等原因所致,这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便是武汉。武汉的气候与市内的水域分布有关,丰富的水资源决定了武汉独有的城市气候,武汉的热让人们忘记了四季的更迭。这里的春天和秋天特别短促,从体感温度上说,感觉分别只有二十来天,留给人们的印象似乎只有夏季和冬季。武汉的冬季湿冷难耐,而漫长的夏季更是酷热难当。

无论冬夏,武汉的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5%是常有的事情。在三伏天,武汉的气温升到40℃以上早已不是奇闻,暑气之中弥漫着湿漉漉的水气,因此在武汉过夏天周身总是粘乎乎的,异常难受,连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也受不了这样的天气。中秋之后,武汉的高温也未必能消退。

武汉的最佳旅行季节在阳春三月至五月和十月至十一月间,此时的气候相对干燥一点,但在晴天仍会感觉比较热,初夏梅雨季节降雨会较为集中。

乐游湖北

武汉室内游玩景点推荐,博物馆美术院浪漫又文艺

2021-12-27 17:34:53

乐游湖北

武汉市各区好玩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2021-12-28 10:39:5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