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体转换器

相关工具推荐:汉字转换拼音  

提供在线的汉字简体、繁体和火星文的互相转换。既可以将简体汉字转换为繁体汉字,也可以将繁体汉字转换为简体汉字。

      

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英语:Simplified Chinese,网页语言代码:zh-Hans),传统上使用GB2312、GBK或GB18030编码(但亦有使用UTF-8等编码),作为计算机术语在计算机媒介上被广泛使用,如各种软件操作界面或文档的“简体中文版”。而“繁体中文版”(又称“正体中文版”,通常使用“BIG5编码”)是另一个独立中文版本,跟简体中文版互不相容。 [1]

“简体字”是中华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所用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称呼上一向是“简化字”,参考《简化字总表》)。由于使用简体中文软件的主要是针对中国大陆用户,故而这里的“简体中文”事实上等同于“GB2312编码”或“GB18030编码”,意即绝大部分软件的“简体中文版”采用中国普通话的汉字编码,特别是IT术语的翻译,与海外之简体中文也不尽相同。

中国大陆官方标准“汉字”的正式称呼是“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传承字),简化字主要在中国大陆、新加坡以及少部分东南亚的华人社区中使用。至于马来西亚,当地各大华文报刊和官方文字采取“简繁并用”(即标题繁体,内容简体),而当地华校则教授简体中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官方将简化之前的本字称作“繁体字”。由于人们对“简化字”、“简体字”与“简体中文”等术语的混淆,简体中文也常被泛指以“规范汉字”书写的现代标准汉语。在这种情况下,“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都没有需要遵从任何一个地方的语文规范。而在现代标准汉语的规范下,只能视作个人的用字用语习惯不同,而非作为两种语文标准。

在中国大陆,仍有一些汉字并未被简化而继续沿用,这些与繁体中文共通的汉字被称为传承字。

繁体中文

繁体中文(又称传统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使用的标准中文字体,目前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在20世纪之前一直是全球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

从1950年代开始,大陆官方在繁体中文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了简化,形成了新的中文书写标准,即简体中文,而把简化前的传统汉字称作繁体字,因此形成了对传统的中文冠以繁体中文的称呼。

现在,外国将繁体字称作Traditional Chinese(传统中文),而把简体字则称作Simplified Chinese(简化中文)。汉字简化后,传统中文中已有简化字代替的汉字被称作繁体字,而未经简化并在简体中文中沿用下来的汉字则被称作传承字。

目前,繁体中文主要在中国的台湾、香港与澳门地区,和北美等绝大部分海外华人社区中使用。